拍品號碼 | 0651 |
拍品作者 | |
拍品名稱 | 沉香佛珠 |
拍品材質 | 沉香 |
拍品規格 | 108P,Φ:6mm,14g(含繩) |
估價(元) | 42,000~45,000 |
成交(元) | 55,200 |
拍賣場次 | 沉香、紫檀專場 |
主辦單位 | 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 |
拍賣日期 | 2013年10月28日 |
拍品介紹
產區:巴布亞,沉水
形隨意動,美不可言——沉香收藏的審美特性
文/魚剛
沉香,又名沉水香,古代常說的“沉檀龍麝”之“沉”即指沉香。它不僅是一種非常名貴的香料和藥材,也是非常頂級的雕刻材料。在古代也是一種禮佛供佛的圣物,享有“眾香之首”、“香中之王”的美稱。沉香并不是一種簡單的會散發香味的木頭,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凝結而出的芳香合成物,是一種泌結了樹木油脂和木質等相關成分的固體凝聚物。通常認為沉香的形成過程大致可分成“本體病變——樹脂分泌——油木泌合——真菌感染——結晶沉香”這五個階段。當含有樹脂的沉香木干枯了以后,隨著地質的變化而埋藏于地底下,歷經時光歲月之輪回變遷,其內凝固的香脂漸漸凝聚,便形成了沉香。沉香按其結成情況可分為“土沉”、“水沉”、“倒架”、“蟻沉”、“活沉”、“白木”六大類。一般認為,沉香木的顏色越深、質地越密實,質量也就越好。歷經千年的沉埋滋養與土石流動的淬煉,沉香成為天地之靈物,凝聚著歲月之精華,具有著莊嚴肅穆的氣質和奪目逼人的氣場。
伴隨香文化的繁盛,在焚香的同時,慢慢延生出利用沉香進行雕刻的藝術創造。在隋唐時期,沉香被皇室貴族大量地使用到建筑與家具的裝飾上,沉香亭、沉香閣、沉香柱、沉香床等大件構造之上都會進行專門的雕飾,也有如沉香山子等小件的雕刻出現。到明清之際,沉香雕刻在皇室貢品中得到較大的發展。此時沉香產量開始萎縮,致使文房器物等小件的沉香雕刻得到重視,沉香山子、筆筒、臂擱、筆洗、筆架等器物上大多施以雕刻。除此之外,還出現了獨立的雕刻樣式,尤其是人物與動物圓雕,大為發展。沉香雕刻作為一種體現精神文化的藝術形式,其獨特的香味、天成的紋理、堅硬的質地等,為其成為頂級雕刻良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這門雕刻藝術形式正在從傳統創作藝術中演化得更加細致化、藝術化,最終形成自己特有的雕刻藝術語言。
現今,沉香雕刻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。在香文化的回歸大潮中,沉香由于其尊貴的身價備受矚目,其中的沉香雕刻更因增加了藝術附加值受到追捧。經過雕刻,賦予沉香更多的人文特征與藝術美感,同時也拉近了人與沉香的距離。而近些年,由于東南亞沉香的原料供給,沉香開始進入高端收藏市場,沉香雕刻也有更多機會出現在公共視野之中。由于雕刻者將其個人的藝術創造力施展在沉香之上,沉香雕刻也逐步進入藝術品的行列,由此更具審美性,觀其形、聞其味,成為大眾品讀觀賞的對象。